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雙年展

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http://www.twvideoart.org/

2008 居無定所

  以『居無定所?―2008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作為鳳甲美術館首次舉辦的國際錄像藝術展的主題,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回應當前全球動盪的複雜局勢,以「家」的概念作為出發點,經由國際邀展與徵件的方式,將生活中最根本的單位─「家」,可能是物質性的,也可能是一種心靈的原鄉,以歸零或回到原初,重新思考當代人類面臨的現實狀態與生命存在的本質,並期待從這些曾參加過無數國際重要大展的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之中,進一步與自我的身心靈對話,在混沌的時局之中,找出方向繼續前進。

12位邀展藝術家提出了當代人類『居無定所?』的觀察,對於記憶鄉愁、心靈歸屬、人土關係、身分認同、後殖民議題、社會底層生活、天災人禍等議題,都有著敏銳深刻的對應。此外,在三個月的徵件過程中,更有來自全球各大洲21個國家共121件的作品投件,在經過國內外專家評審後,共選出20件作品作為徵選展出作品,而其中藝術家們所觸及到關於居所的議題更是廣泛,舉凡對於社會底層與弱勢族群的關懷、城市角落的幽默奇想、消費主義下的居所樣貌、文化差異、恐怖主義、移民勞工問題等等,相信可以激發觀者更多方的思考與對世界現況的理解。


2010 食托邦

「食托邦」的理想並非蒐尋人間美饌食譜,而是拋出以飲食作為基調的議題,從生理需求的身體經驗,飲食文化的轉向擴及社會學的意義系統,再從身體性別、品味階級、空間族 群、認同與政治經濟的變遷,檢驗食物生產、交換消費與日常生活的實踐。進一步觀察在科技發達的今日,糧食短缺的問題依然如前幾個世紀一般如影隨形,甚至還包括了食物供需失衡、大都會食物 浪費、環境暖化使農地面積減少、市場投機與期貨投資的價格扭曲,以及經濟全球化對在地農產的威脅、政府重工輕農政策的影響等層面。因而,「食托邦-2010年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向全球藝術 家邀展與徵件,挖掘各地創作者對於此議題的關注與投入,希冀「食托邦」以飲食文化作為起點,逐次掃描於飲食、食具、身體、慾望、權力、消費、美學、社會之聯想與分析,及其背後更為龐大全球現實。


2012 憂鬱的進步

以「憂鬱的進步」為主題,以另一種角度探討現代社會追求的技術、速度、系統、生產與消費諸面向的「進步」觀,特別是從非單一歷史與價值觀點、從世界不同區域所處之現代性發展歷程切入,反思當代人類的處境與生活價值的可能性。

西方主導的現代化經驗於十九世紀隨著帝國主義擴張至世界各地,後進國家為追逐與模彷西方現代發展,甚至不惜違背自己的歷史經驗以換取快速進步。時至今日,進步的意涵已為無止境的經濟增長與市場擴張所壟斷,第三世界國家將西方現代性作為進步的唯一想像。今日,我們應該重新探討,「進步」是否只有一種?在複製西方進步之外,我們是否應該追尋和思考另一種進步觀?